【医者手记】多学科协作破危局——兰州市第二人民医院肝病三科从死神手中抢回肝硬化重症患者
近期,肝病三科医护团队在多学科协作下,成功将一位病情复杂危重、多次徘徊在生死边缘的肝硬化失代偿期患者从死亡线上拉回。这位与肝病抗争二十余载的患者,在经历了消化道大出血、突发神经系统危机、多器官功能障碍等一系列生死考验后,最终转危为安,康复出院,书写了生命的奇迹。
生死一线:病情急转直下,多重危机叠加
上月,一位饱受肝病困扰多年的女患者因上消化道出血再次入院。入院后,团队迅速评估病情,发现患者血红蛋白明显下降,紧急输血并迅速安排了急诊内镜下食管胃底静脉套扎、硬化治疗,暂时控制了出血。
次日清晨9:30左右,患者病情急转直下,无明显诱因突发四肢抽搐、神志不清、牙关紧闭、口吐白沫、口唇发绀,血压骤降至69/43mmHg,吸氧下血氧饱和度仅90%,且血压持续性下降。查体发现患者双侧瞳孔不等大,左上肢、下肢感觉、运动丧失,考虑脑血管意外。同时,急查血气分析显示患者存在严重代谢性酸中毒,全身脏器功能已达极限,生命危在旦夕!
惊心动魄:多学科专家协同,争分夺秒抢救
面对突如其来的多重危机,肝病三科团队迅速启动紧急抢救。施文娟、万红主任及在场医护人员立即投入紧张的抢救中。针对血压骤降,紧急推注补液和升压药物,力求稳定循环,阻止病情进一步恶化。针对呼吸窘迫与昏迷抽搐,立即给予呼吸兴奋剂。同时,迅速请来神经内科、神经外科专家紧急会诊,会诊专家结合临床表现及急查头颅CT结果,认为患者合并有“癫痫持续状态、急性脑血管病”,围绕“止血、抗休克、降血氨、保肝肾脑、抗癫痫”几大目标,精准制定“阶梯式”救治方案。
抢救室里,医护人员分工明确,各项操作有条不紊。经过数小时的全力抢救,患者的血压逐步回稳至96/58mmHg,血氧饱和度升至93%,意识也逐渐恢复,左侧肢体肌力稍有恢复,这场与死神的搏斗暂时取得了胜利!
峰回路转:绝境中再施妙手,彻底扭转乾坤
入院第四日,患者再次出现恶心、呕吐鲜红色血液达500ml的紧急情况,药物止血效果不佳,消化道大出血卷土重来。危急时刻,科室医护团队再次展现了果断和专业,向家属充分交代风险后,紧急采取了风险极高但至关重要的三腔二囊管压迫止血,成功为患者赢得了宝贵的抢救时间。待患者病情稍稳定后,医护团队再次请消化科专家为患者进行内镜下食管胃底曲张静脉硬化、套扎治疗,最终彻底控制了出血源。
在大家紧密协作和不懈努力下,通过紧急内镜下止血、抗癫痫、抗感染、三腔二囊管压迫、再次内镜治疗等一系列精准高效的综合治疗措施,最终将这位肝硬化多重危急重症患者从生死边缘拉回,使其病情逐步稳定,最终好转出院。
“这是一例典型的肝硬化多重并发症叠加病例,若延误治疗,死亡率高达60%以上。”施文娟主任总结道,“肝硬化患者需定期复查胃镜(每1-2年)、肝功能、病毒载量,严格戒酒,避免粗糙、坚硬食物;一旦出现呕血、黑便、意识模糊等症状,必须立即就医。”
此次成功救治,不仅是科室综合实力的体现,更验证了“以患者为中心”的多学科协作模式在急危重症救治中的核心价值。未来,医院将继续优化MDT流程,为更多疑难重症患者点亮生命希望。
兰州市第二人民医院感染性疾病科是国家临床重点专科建设单位,甘肃省临床重点专科,致力于感染性疾病与各种肝脏疾病的精准诊疗与全程管理。科室以“专业、创新、人文”为核心理念,依托先进的医疗技术和多学科协作模式,为患者提供规范化、个体化的优质医疗服务。
科室拥有一支经验丰富、技术精湛的医疗团队,由甘肃省知名感染病专家万红主任领衔,涵盖主任医师、副主任医师等高层次人才。我们始终践行“以患者为中心”的服务理念,为患者提供从筛查、诊断、治疗到康复的全周期健康管理。
我们注重医患沟通,定期开展健康宣教活动,帮助患者及家属科学认识感染性疾病与肝脏疾病,树立治疗信心。病房环境温馨舒适,护理团队贴心周到,让患者在规范治疗中感受人文关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