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健康家园详情

新生儿听力筛查的那些事儿

发布时间:2017-04-24 10:24本文出处:

  

 先天性听力损失是最常见的出生缺陷之一,其发病率高达1‰~3‰,位居各项新生儿可筛查疾病之首。2006年第二次全国残疾人抽样调查结果显示,我国有听力残疾人2780万,其中0-6岁聋儿13.7万,每年新出生聋儿2-3万,且0-6岁聋儿的听力损失以重度和极重度为主。新生儿及婴幼儿期的听力损失可影响患儿的言语、认知及情感发育,严重者可导致聋哑,给家庭和社会带来沉重的负担。临床发现,通过常规体检或父母观察,一般要在小儿2岁以后才能发现听力障碍,错过了儿童语言快速发育的时期,延误了康复的最佳时机。新生儿听力筛查能够早期发现先天性听力损失,通过早期干预和早期康复,使其聋而不哑,回归主流社会。宝宝的听力关系到语言的学习,听力不好,必然导致语言障碍,影响宝宝对周围世界的认知,妨碍人际交流。听力障碍是新生儿出生常见的功能缺陷之一.国外资料报道,正常新生儿中,双侧听力障碍的发生率约在0.1%~0.3%,双侧重度及极重度听力障碍的发生率为0.1%~0.2%,在我国,听力言语残疾居5类残疾之首,我国现有听力言语残疾人3057万,0~7岁聋哑儿童约74万,且以每年约2~4万新发生的聋儿递增,有报道正常新生儿听力障碍发生率为0.2%,其中双侧听力障碍发生率为0.16%.由于2~3岁是语言发育最重要和关键时期,而严重听力障碍儿童由于缺乏语言刺激和环境,不能建立正常的语言学习,将严重影响患儿的言语、认知和情感发育,如此高的发生率和巨大的发病群体不但影响个人和家庭,还将给社会带来巨大压力.为早期发现有听力障碍的患儿并及时干预,世界上许多国家都已开展新生儿听力筛查.新生儿听力筛查时间:1. 初步筛查过程( 初筛):即新生儿生后3-5天住院期间的听力筛查。2. 第2次筛查过程( 复筛):即出生42天内的婴儿初筛没“通过”;或初筛“可疑”;甚至初筛已经“ 通过”,但属于听力损失高危儿如重症监护病房患儿,需要进行听力复筛。

目前国内外采用的新生儿听力筛查策略是新生儿听力普遍筛查(UNHS),就是运用电生理学检测技术对所有活产新生儿进行听力筛查。新生儿听力筛查的方法主要有耳声发射(OAE)和自动听性脑干反应(AABR),其中耳声发射又可分为瞬态诱发性耳声发射(TEOAE)和畸变产物耳声发射(DPOAE),需要在新生儿熟睡或安静状态下进行检测,筛查的结果以“pass(通过)”和“refer(未通过)”表示。这两种方法都具有快速、简便、灵敏、准确、稳定、无创的特点,能够快速将可能存在听力损失的新生儿筛查出来。新生儿听力筛查分为初筛和复筛,正常分娩新生儿和入住新生儿重症监护室(NICU)的新生儿采用不同的筛查方案和流程。

正常新生儿初筛在出生满48小时到出院前完成,初筛未通过或漏筛者在产后42天左右复筛。筛查方法主要使用瞬态诱发性耳声发射(TEOAE)或畸变产物耳声发射(DPOAE)。如果复筛仍未通过,需要在3个月内转诊到儿童听力诊断中心进行听力诊断检查。NICU新生儿初筛在病情稳定后出院前进行,筛查方法使用自动听性脑干反应(AABR),或耳声发射(OAE)和AABR联合筛查,以避免漏诊听神经病。初筛未通过者不进行复筛,而是在三个月内直接转诊到儿童听力诊断中心进行听力诊断检查。因为NICU新生儿大多具有听力损失高危因素,有发生迟发性听力损失的可能,因此即使听力筛查通过,以后也需要每半年到一年检查一次听力,至少监测到3岁。听力筛查初筛和复筛未通过,需要在2-3个月大转诊到儿童听力诊治中心,进行全面的听力诊断性检查,以明确听力损失的性质和程度。具体包括:听性脑干反应(ABR,包括气导和骨导阈值)、畸变产物耳声发射(DPOAE)、听性稳态反应(ASSR)、1000Hz声导抗等。临床上需要综合分析上述各项检查结果,才能确定听力损失的性质和程度,而不能仅仅依靠ABR的结果。

 新生儿听力筛查应该作为新生儿出生后的一项重要检查,早期筛查出新生儿听力是否障碍,对疾病的诊断及预后都有不可估量的作用,同时也大大减少了我国听力障碍儿童的发病率!